时间:2021-09-03作者:佚名
美国东部时间8月30日(北京时间8月31日)美股收盘后,“中国音频第一股”荔枝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荔枝 2021 第二季度营收创上市以来最大增幅,同比增长 59%达 5.59 亿元;移动端月活用户增长9%达 6090 万,月均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 7%至 49.44 万。与此同时,荔枝股价在前一天的 4.77 美元的基础上再次收获了 5.66% 的涨幅,报收于5.04 美元。
可在看似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荔枝的盈利困境依旧未得到有效缓解,第二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32%达2900万元。另一边,荔枝目前的股价仍未触达发行价,而自上市首日至第二季度财报发布,股价跌幅已超过56%,总市值缩2.85亿。
焦虑的“第一股”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荔枝。
2020年1月17日,荔枝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抢先喜马拉雅、蜻蜓成为“中国音频第一股”,可从各项指数来看,荔枝始终未坐上过在线音频的龙头位置。
《艾媒咨询|2021H1中国在线音频产业运行监测调研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喜马拉雅以65.5%的高市场占有率成为最多用户选择的在线音频平台,而荔枝仅处于第三位,被喜马拉雅、蜻蜓分别拉开了29.7%、7.2%的距离。
与之呼应,2021上半年,喜马拉雅的月均活跃用户量、在各年龄段中的付费意愿以及平台付费用户满意度比例同样远高于荔枝。
原因是什么?
荔枝采取的是与B站相似的UGC路线,即由平台用户生产内容,以用户、内容创作者为内容生态的核心。可问题是,UGC路线虽可以构筑起更坚固的竞争壁垒,实现却绝非一日之功,即便是在获客营销上投注更大的成本,也未必能换来理想的回馈效果。
业绩报告显示,荔枝二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06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120万元相比上涨241%,但这样的巨额投入却只换来了同比增长7%的月均付费用户数,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更仍在6000万出头踏步。而据比达(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监测数据,今年3月,在荔枝月活跃用户达到5370.6万人时,喜马拉雅月活跃用户数已高达1.72亿。
艾媒咨询《报告》指出,音频播放流畅度和内容质量为影响用户选择在线音频平台的最主要考量因素,其次是内容质量以及独家IP等情况。
与喜玛拉雅以生产专业内容为主的PGC模式相比,荔枝采取的UGC难掌控内容质量,再加上平台的风格感过于强烈,文艺、小清新、情感电台已经成为大众对荔枝的直接印象,因此也限制了自身的受众群体。而喜马拉雅从一开始做的就是大平台,内容、风格包罗万象,近年其又不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增加投入,持续优化用户的使用和收听体验。
而在独家IP方面,对净亏损不断扩大的荔枝而言,入局版权大战显然是缺乏底气的,而UGC模式下产出的内容想演变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IP也是极其困难,不仅如此,因为内容审核机制不完善、创作者版权意识不强还会惹来“侵删”纠纷。
今年7月初,由于平台用户未经授权在荔枝上向公众提供《小猪佩奇》的四季音频,荔枝被《小猪佩奇》制片方状告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并索赔117万。
另一方面,UGC也造成了荔枝营收结构单薄,过于依赖音频娱乐(即虚拟礼物打赏),而这也正是荔枝迟迟难以实现盈利的一大阻力。
“蓝海”难掘
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音频用户群体,预计到2023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超9亿。同时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在线音频市场,2018年在线音频收入占全球15%左右,并将以4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在此基础上,于今年年初横空出世的Clubhouse,又进一步佐证了国内音频赛道的“蓝海”潜质。而受其带动,拥有相似音频社交应用TIYA的荔枝,股价一度在4天内暴涨近340%。
目前,Clubhouse已完成了从0.1版到1.0正式版的跨越,并获得C轮融资,估值达40亿美元。但故事的另一侧,荔枝带给投资者的却更多是失望,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发布第二天,荔枝美股收盘价下跌16.77%至3.970美元,总市值跌破2亿。
桎梏于盈利困境的,并不只有荔枝。
据招股书披露,从2018年开始,喜马拉雅的净利润就再无转正。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喜马拉雅净亏损分别达到了人民币7.74亿、7.73亿、6.05亿和2.67亿,累积净亏损额达24.19亿。
至于蜻蜓,盈利困境出现的时间更早,2017年,其母公司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年度净利润为-1.73亿元。
原因上文已经提到,在线音频平台想持续留住并扩大用户,必须拥有过硬的音频播放流畅度、内容质量以及足够庞大的独家IP库,但这些都是要烧钱的。而喜马拉雅的净亏损额之所以较为突出,关键是PGC模式比UGC模式付出的成本更高,因为在内容层面它要养活的是专业内容的版权和专业用户。
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五个报告期,喜马拉雅的收入成本占比一直在50%以上。与之呼应,喜马拉雅2020年音频内容库的总时长达3900+年,内容创作者达520万+,而2021年第一季平台收听时间最长的TOP100专辑中,有71%为独家版权内容。
盈利还有多远?
尽管荔枝、喜马拉雅、蜻蜓还没掘到真金白银,但资本对在线音频市场是仍抱有热情的。
今年1月,TME在从阅文集团等股东处收购懒人听书100%股权后打造了“懒人畅听”。时间再往回拨,早2015年腾讯就推出了企鹅FM,2020年,腾讯又在以TME之手推出首个长音频产品“酷我畅听”后,推出了“微信读书”APP。
同年6月,字节跳动推出了一款名为“番茄畅听”的APP,将番茄小说中的海量正版小说,以音频的形式播放出来,同时采用了AI真人主播的声音。3个月后,快手启动内测播客类产品“皮艇”,也吹响了进军在线音频的号角。
新玩家的大规模入局拔高了人们对在线音频市场的期待,也在分食着荔枝、喜马拉雅、蜻蜓的话语权。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腾讯旗下酷我畅听、企鹅FM、懒人畅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4.5%、25.4%、17.9%,酷我畅听与荔枝仅存在1.3%之差;在95后用户平台付费意向排行中,酷我畅听则挤掉了蜻蜓,以36.1%的付费意愿比拿下TOP3。
是坐等被洗牌,还是奋起开拓新可能,荔枝、喜马拉雅、蜻蜓都选择了后者。
以海外市场、“荔枝播客 " 业务和车载音频为三大主要支点,荔枝在不断加码拓展业务边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业绩报告显示,荔枝旗下全球化音频社交平台 TIYA 在今年 6 月的活跃用户数超 350 万,较第一季度的平均 MAU 提升 92%。同时,其活跃群数量和活跃房间数量分别实现了超3.6倍和1.8倍的增长。
“荔枝播客 " 在二季度通过与阿那亚戏剧节联合推出“候鸟电台”特别企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下沙龙活动等,吸引到了更多群体的注意;车载音频的合作企业数也总体向好,二季度合作的企业包括威马、理想汽车、腾讯车载小场景、星河智联、博泰车联网等。
喜马拉雅选择提速上市。据悉,喜马拉雅已经取消赴美 IPO 计划,准备冲刺港交所。企查查独家香港企业监测数据显示,喜马拉雅于 8 月 23 日在中国香港注册喜马拉雅控股公司。
另一边,今年6月,蜻蜓获得了来自国际私募机构微木资本的新一轮投资,并与香港上市公司第一服务控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会通过声音科技将蜻蜓海量内容纳入到第一服务的智能人居环境中,开启全天候“声音+社区”模式。
玩家们的分羹思路与布局在不断明朗,至于“声音故事”的盈利篇章何时能够被开启?又会被谁开启?我们只能静候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