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作者:佚名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微信中打开好友发来的链接,或者是在手机浏览器中想看看资讯,看不了几行信息,就看到提示“更多内容,请在某某App中查看”,官方的理由是为了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好”。
虽然部分链接支持点开折叠线继续阅读,但大部分链接都会让手机强制跳转到某应用的下载页面,甚者还会直接在不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后台下载,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阅读体验和合法权益。
不过就在近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此事召开会议,要求各大APP在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时,未经用户同意或主动选择,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pp;推荐下载App时,应同步提供明显的“取消”选项。
此外不得要求用户不下载App就不给看,或者不让看全文以及评论区。同时,不得以折叠显示、主动弹窗、频繁提示、降低体验等方式强迫、误导用户下载、打开App,或跳转至应用商店,影响用户正常浏览信息。
虽然工信部还未公布该政策何时落地,但可以预见的是,整个互联网环境会因此得到更加严格的把控,我们的阅读和使用体验也会随之上升,这也是所有网友都想要看到的。
强扭的瓜真不甜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需要额外下载APP的行为,毕竟有部分APP内部功能较为复杂,确实需要下载完整的APP才能让用户享受到最佳体验,这一点小雷是可以理解的。
但大多数情况下,开发者都是打着“APP功能更完善”的名义去迫使用户下载他们的应用,从而让自己的平台获得更多流量,更为重要的是,还有不少APP打着能提供更好体验的幌子,私自在后台收集用户的个人资料,并通过大数据统计的方式为用户画出一幅“画像”,再高价贩卖给其他广告商,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就拿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为例,当我们在某个平台搜索了有关《塞尔达传说》的相关资讯后,再打开电商平台时就会大量推送有关《塞尔达传说》的一切商品。
甚至你跟同事在私下讨论某款商品时,电商平台或广告都会给你推送类似的产品,这并不是因为你的手机真的很“智能”,而是因为各款APP暗地里进行了“交易”,双方都获得了想要的东西,受伤的只有我们。
或许在我们看来,不小心被“强制”下载了应用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流量,毕竟大多数用户都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卸载,不过对于那些不怎么熟悉智能手机的中老年群体来说,这部分APP很有可能在吃掉手机储存空间的同时在后台悄悄地窃取隐私。
而且,不仅是互联网存在“强制下载APP”的现象,现在线下也普遍存在类似情况。比如一些原本简单快捷的服务,如今却需要消费者关注公众号、下载APP才能实现。有的餐馆需要消费者关注餐馆公众号后,才能进行点单、买单等操作。诸如此类的限制,都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阻碍了正常的消费行为。
如果你觉得网页“强制”下载应用不会影响到实际体验的话,小雷再举个例子,之前有不少APP开屏广告伪装成了手机系统界面或是红包抽奖,严重影响到用户的判断。
后来还有部分开屏广告变本加厉,利用手机内置的陀螺仪来达到“摇一摇”触发跳转到第三方APP的条件,各种千奇百怪的“牛皮癣”广告让人防不胜防。
无论是平台也好,还是APP开发者也罢,想要获取新用户,就应该秉持互联网基本的开放精神,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而不是通过带有胁迫意味的强制下载手段,让用户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不管怎么说,让用户畅通地使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互联网平台其实也应该意识到,“强扭的瓜不甜”,那些被强制下载APP的用户,反而会对这个平台产生排斥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操作理应不该存在。
这些开发者们与其通过一些莫名其妙的操作来强制用户下载APP,还不如把这些心思花在APP开发和维护上,只有自己的产品力够硬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忠诚用户。
不管是各种各样的开屏广告也好,还是强制下载第三方应用也罢,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都已经是剥夺选择权的一种表现。
流氓现象啥时候是个头?
其实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出台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和分发管理》的规定,其中明确声明APP在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前,不得私自开启第三方软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以及强行推广其他平台等一切会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既然上有法律法规制约,下有行业规范,为何“强制下载”至今仍未能有效解决,甚至有愈发猖獗的迹象?
从近年来不断翻新的“强制下载”案例来看,主管部门并非没有作为,但往往是暴露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在解决、在规范,与此同时,新生的“变相强制下载”又会迅速“复活,总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
从近年来“强制下载”不断变化的趋势可以看出,治理互联网乱象问题没有“万能药”。互联网总在发展、总在变,如果行业监管规范不能及时跟进,问题便会不断产生。
另外如今APP能够如此肆无忌惮,也与浏览器地位日益下滑有莫大联系。在十年前,浏览器曾是大部分网友接触和了解外界的唯一入口,但随着网络的升级以及流量资费的不断下滑,各类APP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
APP相比传统浏览器确实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而且大多数APP还会对移动端终端做出适配和优化,更加符合智能手机的阅读习惯,种种原因下使得浏览器越来越边缘化,也越来越不受用户们重视。
如今我们在打开浏览器时,在最重要也是唯一有用的搜索框下方已被各类短视频、新闻以及各种各样的广告资讯所占满,不难看出如今的浏览器除了承担起搜索这一角色外,开发者更希望它能够将用户精准分配到各类第三方平台上,毕竟相比起浏览器,APP能够带来更加稳定的活跃用户。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强制用户下载第三方APP的场景。
整治不难,但需要时间
回到我们最关心的点,此次工信部颁发的政策能否真正改善我们的互联网体验呢?小雷个人认为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奏效,毕竟去年年底相关部门就整治过一次开屏广告,但某些APP整改是假,妄想进一步蚕食用户权益为真;一方面,在整治行动中有些APP下线掉部分开屏广告,表现出一种“很听话”的样子。但暗地里又用新技术手段拿出了“摇一摇”来继续强迫用户看广告。
目前,除了主流的游戏类APP外,其他许多类型的APP基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将流量以广告的形式变现,并且这早已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常态。
手机APP的开屏广告确实能给APP带来不菲的广告收入,但也无疑是饮鸩止渴,短期内是能带来一定的回报,长远来看却让用户们怨声载道,甚至引发用户卸载。
希望这一次,某些厂商是真的吸取到了教训,而不只是暂时的躲避风头,等事情过去继续有恃无恐,屡教不改。
不管怎么样,工信部此次操作还是值得我们去肯定的,在如此强烈且频繁的政策要求下,厂商们自然也不敢一而再再而三地踩雷,或许在未来一两年内,我们就能看到更加规范更加尊重用户的APP市场。